李军丰,1985年2月出生,2009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医学院,本科学历,现任黄家驷医院(江西省玉山县人民医院)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,连续多年被医院评为“优秀医师”、“先进工作者”称号。
呼吸,是生命最温柔的律动,也是最脆弱的防线。呼吸科的工作,说起来就是跟“气”打交道,可对患者来说,能不能顺畅呼吸,就是生与死的差别。李军丰心里清楚,要守住这条“生命防线”,光有热情不够,得有真本事。这些年,他没停下过学习的脚步,遇到复杂病例,就翻阅书籍或是查找前沿的诊疗技术填补盲区;碰到解决不了的难题,主动找科室前辈请教,连身边同事的临床经验,他都记在本子上有时间就拿出来总结消化。在他看来,患者病情不等人,医者的技术得跟得上,就这么在理论和实践里反复打磨,一步步把自己的诊疗水平提了上来。
2020年,医院派李军丰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修。回来后,他没想着“歇一歇”,反而拉着麻醉科的同事一起琢磨,想把学到的无痛气管镜技术运用在临床上。以前做普通气管镜,患者常会咳嗽、憋闷,不少人心里发怵。而无痛气管镜能让患者在睡眠中完成检查,醒来没痛苦也没有不良记忆。靠着一次次尝试和调整,他们成功开展了第一例无痛气管镜,到现在已经做了上百例,不少原本抵触检查的患者,终于愿意主动配合治疗了。2022年,为了进一步帮患者解决难题,李军丰又去江西省肿瘤医院学习经皮肺穿刺技术。学成回院后,他马上就用在了临床,他在B超引导下精准完成穿刺,为后续治疗争取了时间。
呼吸科的病房里,大多是高龄重症患者,慢阻肺、肺炎、哮喘、肺癌……这些病不仅难治,还容易反复,一天里抢救好几次是常有的事,李军丰早就习惯了这种“连轴转”。去年冬天的一个夜里,一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、II型呼吸衰竭的老人被紧急送医。当时老人因为二氧化碳潴留,已经陷入嗜睡、胡言乱语,血氧饱和度还跌破了80%。李军丰赶到后,立刻给老人用上无创呼吸机,一边盯着监护仪上的数值调整参数,一边辅以抗感染、化痰平喘的输液治疗。等老人病情稍微稳定,他还为老人做呼吸康复训练,还时不时跟老人聊几句,缓解他的紧张。
2024年正月初一凌晨,那夜起大雾,李军丰刚睡下就接到医院电话:有位患者吸入浓烟,急需清理气道。他顾不上多想,裹紧衣服就往医院赶。一进病房,他就拿起气管镜,在重症病房里守了一个多小时,一点点把患者气道里的烟雾残渣清理干净,减少了呼吸道灼伤的风险。
近两年,玉山县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,李军丰主动申请下沉基层帮扶。他知道基层卫生院的医生面对呼吸疾病时,可能会遇到“看不懂规范、用不好技术”的难题,就特意把专业的诊疗规范“翻译”成大白话,手把手教卫生院医生怎么判断病情、怎么用药,推动乡镇卫生院与县级综合医院协同联动。
如今,李军丰依然每天穿梭在病房和诊室之间,查病房、看片子、救急危,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,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,他用自己的行动,诠释着一名普通医生的责任——守护好每一位患者的“一呼一吸”,在平凡的岗位上,护佑着最珍贵的生命。(王义东 姚文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