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11日至26日,西华大学“高县寻脉·焕新传承”实践团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开展实践活动,聚焦茶产业、请春酒文化和土火锅艺术三大非遗领域。此行旨在通过深度采访与实地探访,探索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转型路径,响应国家非遗保护政策,为青年学子提供社会实践平台。
7月11日清晨,实践团抵达高县复兴镇白鹤村460—690米阶梯茶园。茶厂总经理指着层叠的绿浪介绍:“‘零添加’生态种植赋予茶叶独特风味,但市场挑战严峻。”他坦言,当前八成销量依赖川渝夜间卖场,电商渠道声量微弱,品牌“梦湖春”县域外认知度不足。茶厂严格执行人工除草和物理防虫标准,拒绝农药残留茶青入厂。面对冷链仓储缺失和数字营销人才断层,他表示,政府通过设备补贴强化支撑,茶厂与两百余户茶农签订保底协议,确保鲜叶收入稳定。“就想在茶叶里搞出名堂!”他坚定地说,近期新品已入驻成都高端商超,并增设AR扫码功能,消费者可观看茶园实景。
图1 无人机俯瞰白鹤村阶梯茶园|唐锐 供图
7月13日凌晨,南广河畔窑火映照66岁非遗传承人黄丙学的专注身影。实践团见证土火锅制作全程:从庆符镇砂锅泥土塑形到高温烧制。“千年陶艺不能止于复制,”黄丙学说。他计划引入控温系统提升效率。采访中,他揉捏泥土的精准动作突显匠人精神,实践团成员记录下火苗跳跃的窑炉特写,象征技艺新生。
图2黄丙学在烧制过程往窑内添煤|唐锐 供图
7月22日,实践团走访“三元号”老字号饭庄,探究请春酒非遗文化。非遗传承人曾仕强手持传统酒具,解释春酒的三阶段仪式:“茶点开场、饮酒交流、丰盛晚宴,核心是人情世故与生活向往。”他回忆,春酒曾是高县社区纽带,但现代生活方式冲击传承。面对青年兴趣减弱,曾仕强团队开发融合现代元素的春酒礼盒,通过线上直播推广。“川南请春酒非遗工坊证书属于所有守护者,”他强调,文化传承需平衡传统与创新。调研中,员观察到饭庄保留木质餐具和古法酿造,细节如酒香弥漫的储藏室见证历史积淀。
图3“三元号”饭庄演示请春酒传统仪式|唐锐 供图
暮色中的高县青山渐隐,实践团携三重非遗智慧返程——茶厂的生态坚守、春酒的社区纽带、土窑的技艺革新,共同构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。非遗传承人用行动诠释真理:土地因人才丰饶,技艺因传承不朽,文化因创新常青。青年学子见证,数字化赋能与传统智慧的深度共振,正将“保护”升维为“永续发展”,让文化在乡土中国的肌理中搏动不息。
图4西华大学实践团与非遗传承人合影留念。|唐锐 供图
(通讯员:袁倩梅 曲比伍子 孙伊诺 唐锐)